SONY鏡頭收購
SONY鏡頭收購★Da Zeiss基本過濾器 + Purosol運動 /潛水設備自然是有益於解決環境的友誼的自然而然的有益。 ■型號:BATIS 2/25(僅供參考) ■過濾器位置:67毫米 ■重量:大約355克 ■攝影範圍-E新一代Curner鏡頭 ■王子,涼爽的自動對焦 ■專注於出色的方法

謝邀不過這兩個鏡頭我都沒有用過。正因為沒有用過只能根據找到的資料泛泛而談了。

先回答題主的問題----

1、兩個鏡頭畫質都牛不必擔心(缺點也有詳見下文)。

2、35ZA便攜性太差竊以為配A7比例也不協調失去了微單的本意。

3、多用途性看怎麼用任何鏡頭都能拍攝任何題材,但難度大不一樣。

再說我想展開的3個話題----

第一是視角

常用定焦焦距16、20/21、24/25、28、35、50、85、100、135中,一般的組合是35+85,或24/25+50(Leica的標準用法是35或28+50),若是追求細膩的視角變化,也有28-35-50這麼搭配的。只用一個鏡頭掛機的話,35最優,50次之;24/25單打,需要長期積累,比如寇德卡,就只用25。

掛機頭的焦段和視覺習慣有關。有些人注視性質比較專一,集中在感興趣的區域性特徵;另一些人則是“寬泛式”的,更加註重整體,把視野範圍內的全部資訊作為一個總體來觀察。前者適合50,後者則應選擇35,甚至24/25這樣的廣角頭。

傳統意義上,28是標準廣角,75°視角。35是小廣角(63°),24視角更大一些(84°),21以下則超過了90°視角,一般稱之為超廣角。廣角頭的選擇,有一種說法是90°視角(21mm)所見即所得,看見什麼拍什麼,我自己因為帶眼鏡,視角受限,所以24用得比較順手。

24的攝距一般在2米之內,可以保持全開(F2)時主體清晰而背景次漸化開的效果。A7系列的快門聲很輕,用24街拍,快感不小。

介於標準廣角(28)和標頭(50,或者說43)之間的,就是小廣角35。35是大師的階段,很多人對Leica的理解,就是35mm,一機一鏡,看見什麼,抬手就有。因為35最符合人眼看東西的方式,並且帶有輕微的透視變形,在2至3米的攝距內,威力無窮。35入門容易,是大眾情人,精通卻很難,一般人很容易掉到“空氣感”這樣的坑裡。歷史上,35高手很多,馬克·呂布是其中之一。

24/25和35,差別的確很大。就街拍(人文)來說,35的攝距相當於熟人之間的距離,24,應該是情人了,我想。就風景(建築)而言,35稍微帶一點點拉伸,適合表現景物中的人或建築物的區域性,24的透視就有一點點誇張了,當然,用好了更顯張力。

標頭一般指50mm(46°),標頭最符合人眼看東西的比例關係。標頭講究卡位,因為沒有廣角頭的拉伸,也沒有長焦的虛化,完全靠角度來講故事,非常不易入門,用好了卻是神器。佈列鬆是用50的典範。

85mm(28°)往上,區別不大,不贅述。

第二是光圈

光圈不是越大越好,因為要考慮到體積/重量/像質/造價多方面的因素。

對於24/25來說,F2是一個夠用的光圈,既不會因為光圈過大而沉迷於淺景深(當然,同等價格/體積/像質下,廠家做出F1.4,我高舉雙手歡迎),也不會因為光圈過小而對某些場景一籌莫展(暗光/表現縱深)。

而35/1.4這樣的規格,個人以為,在某種程度上,就是攝影的本質,完美到無可挑剔。

第三是瑕疵

這一部分純屬雞蛋裡挑骨頭,尤其是焦外的內容,在下胡妄言之,列位姑且聽之。

25Batis,邊角極其牛逼(簡單的說,就是好到近乎無聊),拍風景絕佳,逆光可靠,近攝不錯,焦外較24ZA稍遜一籌(輕微二線性、光斑邊緣色散,光斑沒有24ZA那種“凝”的感覺),縱向色差尚不清楚,外形上我不喜歡頭端膨出的一圈,還是直上直下的鏡筒比較順眼。

35ZA,在35/1.4裡,即使算上Leica,也是很出色的了。缺點有2個,一個是體積,簡直不!能!忍!再就是焦外,口徑蝕/色散/洋蔥圈/二線性,都有,而且是類似雙高斯的那種,我受不了。

總結----

若是“平時主要拍旅行風景/少許人像/街景/建築,還想拍拍夜景街景/星空/銀河”,25Batis比較好。不知題主有沒有50標頭,有的話,25+50出遊足矣。沒有50,則建議選35mm,但不是35ZA,無他,體積太大。

利益相關:24ZA(已出)/RX1玩家,準備購入11663。

勉強作答,答錯勿怪。

SONY鏡頭收購